OA办公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自测试题A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发布日期:2009/5/19 来源:本站 浏览:次 字号:

A.鼓励沿海地区先富起来,实现现代化

B.充分发挥沿海地区优势,实现我国工业化

C.把握“两个大局”,促进共同发展

2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遵循的原则主要有( )

A.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民主法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B.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民主法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C.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民主法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29.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是( )

A.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B.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

C.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30. 2007年,我国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大幅跃升,进出口总额已位居世界第( )位

A.二

B.三

C.四

31.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要逐步提高( )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A.政府收入

B.居民收入

C.企业收入

32. 2003年10月15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 ),标志着中国已经成为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A.神舟四号

B.神舟五号

C.神舟六号

33.以人为本,就是以( )为本

A.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

C.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34.军队( )建设是统一的整体,必须全面加强、协调推进

A.年轻化、现代化、正规化

B.年轻化、精炼化、职业化

C.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

35.( ),是中国共产党的先锋队性质、最高理想和根本宗旨的集中概括

A.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B.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C.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6.党的根本建设是( )

A.组织建设

B.思想理论建设

C.作风建设

37.( )是民生之本

A.教育

B.就业

C.劳动

38.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指出在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时要逐步提高哪两个比重( )

A.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B.合法收入在居民收入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C.财产性收入在居民收入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39.( )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

A.清正廉洁

B.执政能力

C.先进性

40.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 )

A.以人为本

B.全面协调可持续

C.统筹兼顾

41.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就是要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 )相协调

A.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

B.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C.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

42.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什么?( )

A.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B.人民当家作主

C.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43.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是( )

A.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B.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

C.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完善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制度

44.深化政治体制改革要坚持( )的有机统一

A.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B.坚持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尊重群众首创精神与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的有机统一

C.坚持经济基础变革与上层建筑改革的有机统一

45.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主要表现在( )

A.统筹兼顾、科学谋划

B.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C.科学谋划、总揽全局

46.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

A.自强不息

B.爱国主义

C.诚实守信

47.推进文化创新,要坚持( )

A.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B.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在文化企业做大做强的基础上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C.经济效益优先,兼顾社会效益

48.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什么?( )

A.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B.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

C.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49.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走( )的文明发展道路

A.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B.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C.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50.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原则是( )

A.加强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

B.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C.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

[1] 2
加入收藏】【打印此文】【关闭窗口】【返回顶部

重仪所官方二维码

重庆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所 版权所有 渝ICP备18008579号-1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2103号